對話StandX:從binance合約到Perps DEX,我們一以貫之的破局之道
2025-09-30 12:10:00 ·



不到一週內,StandX TVL 成長 4 倍,突破了 1.4 億美元。


StandX 於去年底由前 binance 合約團隊核心成員 AG 與 Justin,以及高盛出身的資深交易系統技術負責人 AC 共同創立。 AG 與 Justin 曾深度參與 binance 合約從零到一的搭建;AC 則擁有高盛流動性引擎開發與 Amber Group 鏈上交易管理的資深經驗。


開拓 binance 合約的六年經歷,帶給他們最大的啟示是,要敢於做「第一個吃螃蟹的人」。正如當年 binance 在業界普遍採用反向合約時,率先推出正面合約,最終推動整個產業的範式轉變,StandX 也試圖在當前的 Perps DEX 競爭中走出一條差異化路徑。


Justin 表示,與市面上多數代碼高度相似的合約 DEX 不同,StandX 產品從使用者介面至底層架構均為獨立開發,在功能與視覺體驗上具有明顯差異化。 「我們始終認為,前人的方案並非沒有優化的空間,關鍵在於對使用者來說怎樣更合理」。


StandX 的核心機制在於,以自研的生息穩定幣 DUSD 作為保證金,為用戶創造了「交易收益+保證金利息收入」的雙重收益模式和更大的套利空間。在打磨了近一年後,StandX 的 Perps DEX 測試網將於近期向用戶開放。


儘管 Aster、Hyperliquid 等項目已表現出強勁勢頭,但 Justin 認為,DEX 的競爭格局將高度復刻 CEX 的發展路徑,龍頭更替可能成為常態,制勝關鍵也逐步依賴於單一殺手鐧,而是在長期競爭中持續做出正確決策,並非逐步依賴單一殺手鐧,而是在長期競爭中持續做出正確決策,並非採取領先優勢。


從零到產業龍頭,開拓 binance 合約的核心啟示


1、ChainCatcher:可以分享一下你的核心職涯經驗嗎?你在 binance 合約團隊期間負責哪些關鍵專案或取得的成果?


Justin:我最早在傳統金融衍生品領域工作,2015 年我開始接觸幣圈,直到 2019 年,binance 的合約業務處於起步階段,CZ 希望找一個有衍生品經驗的團隊來負責,找到了 AG(現 StandX 創始人&CEO),我邀請我在芝加哥交易組建了一個小團隊,我主要負責成長。


在 binance 合約團隊 6 年時間,我們主要從零搭建了合約業務,也嘗試了指數合約、槓桿代幣、跟單交易等等項目。合約業務的成功不僅為 binance 帶來了新的產品生態以及更大的產業市場份額,也讓我們在業界累積了豐富的經驗。


2、ChainCatcher:為什麼離開 binance 出來創業,並選擇了 Perps DEX 這條賽道?


Justin:去年選擇出來創業也思考了很久,一方面我們認為在 binance 已經完成了我們的階段性目標,另一方面也看到了新的機會。去中心化一直是行業大的趨勢,我們一直想進入 DeFi 賽道中,而合約和穩定幣是 DeFi 中最大的兩個賽道。 #p#分页标题#e#


從業務角度來看,穩定幣業務相對簡單,它更涉及資源持有和合規問題。而 DEX 合約業務則複雜得多,它涉及背後的風險控制體系。


我們的背景和專業正好與之契合,所以我們覺得可以在這方面做出成績,所以決定出來創業,把合約和穩定幣這兩個賽道結合起來。


我們潛意識裡也一直認為 Perps DEX 賽道一定會爆發的,Uniswap 作為現貨 DEX 能做到 CEX 快 20% 的交易量,沒理由 Perps DEX 不能。


3、ChainCatcher:在 binance 做合約業務的經歷,如何影響你們現在做產品?


Justin:我們在 binance 做合約業務的時候,就強調要敢於創新。如果你上來就模仿別人,連改進的勇氣都沒有,那肯定不行。


當年 BitMEX、HTX、OKX 等很多交易平台都比 binance 做合約做的早,大家的產品也是雷同,主要比拼手續費和流動性。而我們當年在 binance 推出合約業務,從產品設計、API 到費率,所有方面都與別人不一樣,推出時面臨很大壓力,但我們頂住了壓力,最終結果很好。


例如,在當時市面上其它交易平台都做反向合約的情況下,binance 也是第一家做正向合約的主流交易平台。為什麼都要做反向合約呢?因為 BitMEX 是最早做合約交易的,彼時市場上沒有穩定幣,只能用主流資產作為保證金,這種反向合約算是一種天才的解決方案,後面的玩家也都模範 BitMEX。但我們覺得奇怪的是,隨著穩定幣規模變大,市場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,為什麼沒有人做出改變。


我們當時認為正向合約更利於使用者理解和切換,後來經過市場驗證,正向合約相對於反向合約還有一個巨大的優勢。用戶無需為每個幣種單獨準備保證金,可直接使用 USDT 交易多種資產,大大提升了小幣種的流動性。這使得 binance 在小幣種合約交易量上長期保持領先,也推動了業界逐步轉向正向合約模式。


我們認為,交易平台的競爭是長期的,只有持續創新、圍繞用戶需求優化產品,才能在市場中立足。目前我們自主研發的合約 DEX,也正是這項創新精神的延續。


StandX 的核心賣點是什麼?


4、ChainCatcher:這輪 Perps DEX 熱潮與上一輪有何不同?為什麼比起 dYdX、GMX,這輪以 Hyperliquid 為首的 Perps DEX 表現出更強的爆發力?


Justin:dYdX 和 GMX 並沒有解決 DEX 產品的可用性問題,它們的產品使用起來非常反人性,使用者體驗特別不好。


它們想要完全去中心化,但這要求用戶每一筆交易都簽名,體驗是極其糟糕的。所以這些項目在推出時可能會引起一時的關注,但如果從頻繁交易、貢獻大交易量的用戶角度來看,他們絕對無法忍受這種產品體驗。 #p#分页标题#e#


而在這一輪中,Hyperliquid 雖然在完全去中心化上有一點犧牲,但在交易體驗方面做得很好,解決了 DEX 產品一直以來的可用性問題。


不過,Hyperliquid 的這種做法也不是業界最早,其實 Aster 做得更早。 Hyperliquid 能跑出來還在於他們 TGE 確實做得很好,真正激勵了長期的交易用戶而非擼毛玩家。總的來說,專注於用戶才是最關鍵的。 Hyperliquid 的成功也給了我們很大的信心。


5、ChainCatcher:創業這一年多時間裡,你們重點推進了哪些業務?團隊現在規模有多大?


Justin:團隊不到 10 人。在早期階段,我們專注於推出收益型穩定幣產品 DUSD,隨後啟動了合約 DEX 的研發工作。目前,合約 DEX 已投入四到五個月的全力開發,技術團隊幾乎全部專注於該產品的自主研發,合約 DEX 也將在近期上線。


與市面上多數程式碼高度相似的合約 DEX 不同,我們的產品從使用者介面至底層架構均為獨立開發,確保在功能與視覺體驗上具有明顯差異化。


6、ChainCatcher:我理解許多 DEX 的產品設計是有意設計的和 CEX 類似,以順應使用者已有的使用習慣。你們去做創新的設計,是如何考慮的?


Justin:很多人不願嘗試新設計,是擔心使用者已習慣於現有模式,怕創新反而費力不討好。但我們始終認為,前人的方案並非沒有優化的空間,關鍵還是在於怎樣對使用者更合理。


例如在我們的設計中,將市場資訊置於上方,交易執行區域放在下方,就是為了讓資訊層級更符合使用者的閱讀和操作邏輯。再例如訂單簿價格點選填入下單框的互動動畫,雖然是個細節,但流暢的視覺回饋能顯著提升操作體驗。包括我們的終端模式,在動畫和視覺表現上也力求精緻。


正如我前面提到的,binance 合約的經驗告訴我們,從使用者角度出發做一些持續的合理創新,才有可能在長期的競爭中立足。


7、ChainCatcher:除了 Hyperliquid,binance、OKX 等各大 CEX 也下場力推生態的 Perps DEX,StandX 的差異化和核心賣點是什麼?如何在 CEX 和 Hyperliquid 的夾擊中脫穎而出?


Justin:我們最大的賣點在於,穩定幣與 Perps DEX 都是完全自主研發。對一般用戶而言,使用 DUSD 作為保證金進行交易,除了可獲得交易本身的收益外,還能額外享受 DUSD 作為生息穩定幣所帶來的利息收入,相當於交易利潤的增強。


DUSD 不僅可作為交易保證金,還直接用於合約定價,例如 BTC 合約不再以 USDT 計價,而是以 DUSD 標價。這項獨特設計會在市場中形成價差,為專業投資者提供套利機會。此外,我們在合約的細節處理上也與其他平台有所差異,進一步為專業交易者創造了差異化的操作空間。 #p#分页标题#e#


我們的收益模式與 Ethena 的 USDe 類似,其收益主要來自合約資金費率。在熊市中,年化收益率約 3%–4%;而到了多頭市場,收益率可顯著提升至 20%–30%,甚至單日可達 80%–90%。


這意味著,在交易最活躍、用戶成長最快的多頭階段,在 StandX 交易合約不僅能獲得交易收益,保證金還能額外帶來 20%–30% 的年化收益,這無疑構成了一個有吸引力的差異化優勢。



8、ChainCatcher:這種收益機制可以維持持續性嗎?


Justin:DUSD 的收益具備永續性,且與 StandX 本身的交易表現無關,其機制是獨立的。收益來自用戶使用 USDT 等穩定幣來鑄造 DUSD。當用戶鑄造 DUSD 時,我們所接收的 USDT 將存入託管機構(如 Ceffu),隨後映射至交易平台,兌換為 BTC 等資產,並在合約市場中執行 100% 的對沖開空操作。


在此過程中,DUSD 的收益主要來自於合約多頭用戶持續支付的資金費率。只要合約市場的資金費率機制持續運轉,DUSD 的收益來源便能保持穩定。此機制歷經多年市場驗證,具備永續性。


DEX 或重走 CEX 競爭路,龍頭輪換成常態


9、ChainCatcher:Perps DEX 普遍面臨著不夠去中心化,披著 DEX 外套的 CEX 的質疑。你們看待這種市場質疑?未來如何平衡交易效率與去中心化安全性?


Justin:業界都預期 Uniswap 的全鏈上模式,透過智慧合約鎖定與執行資金。但由於合約複雜度高、交易頻率大,這種模式會影響使用者體驗。


像 Hyperliquid 這類方案選擇自建區塊鏈,雖在去中心化程度上可能存疑,但能夠自主控制鏈上 TPS 與執行規則,實現深度定制。


我們認為,未來的發展路徑應是漸進式的,去中心化本身是一個動態過程。若要求初始階段就達到完美的去中心化交易,可能需要上億美元投入,這在缺乏用戶與業務基礎時並不現實。


這其實和做產品是一個道理,不能根據使用者每一個需求都去開發,否則產品就會變得臃腫。作為產品經理,需要在去中心化和使用者體驗之間找到平衡。


更可行的路徑是從一個兼顧兩者的起點出發,在累積用戶的同時持續推進去中心化研發。隨著收入規模擴大,可逐步增加對鏈上節點激勵與底層鏈效能的投入,進而在提升 TPS 等關鍵指標的過程中,穩步提高去中心化程度。


10、ChainCatcher:最近隨著 Perps DEX 升溫,StandX TVL 已突破 1.4 億美元。對於用戶關心的社群激勵問題,你們是如何考慮的? #p#分页标题#e#


Justin:回饋社群是核心。到目前為止,我們從未進行過融資。我們覺得,早期 VC 的介入可能並不是特別有價值。而且團隊自己出資,為我們留下了很大的操作空間。由於沒有外部投資者,我們沒有投資者的拋售壓力,這意味著我們可以將更多利益回饋給社區。我們的目標是將代幣或獎勵分配給真正的貢獻者和真正的交易用戶。


11、ChainCatcher:StandX 的長期願景是什麼?您如何看待 Perps DEX 賽道的終極格局?


Justin:長期目標絕對是使用者去中心化交易的首選。


DEX 賽道的競賽其實才剛開始。目前 Hyperliquid 的領先優勢,尚不及 binance 在 CEX 領域的穩固地位。以我們在 binance 時期的經驗來看,Hyperliquid 當前的發展階段,大致相當於 2017 年 binance 剛崛起的時期,當時 binance 主要滲透了英文核心加密社區,但仍有大量下沉市場未被覆蓋。


更重要的是,如果認可「交易從 CEX 遷移到 DEX 」是未來趨勢,那麼這一進程其實尚未真正啟動。目前絕大部分用戶和交易量仍集中在 CEX 手中,這意味著 DEX 賽道潛力巨大,但也預示著競爭格局遠未定型。


DEX 本身也面臨許多風險,未來也可能發生類似門頭溝式的黑天鵝事件。因此,目前領先者的地位並不穩固,未來賽道龍頭頻繁更換是完全可能出現的局面。


我們堅信 DEX 是符合加密貨幣去中心化精神的長期方向。這條賽道足以容納眾多參與者,競爭將是持久且動態的。


回顧 binance 的發展歷程,即便在 2017 年爆發期,也並未立即與 OKX、HTX 拉開絕對差距,「三大平台」的稱謂持續了相當時間。 binance 並非依靠單一殺手鐧取勝,而是在持續競爭中做對了一系列關鍵決策,才逐步建立起領先優勢。


DEX 的發展路徑,很可能也將延續這一規律,在長期競爭中,透過持續優化和策略佈局,才能逐步確立優勢。